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致敬伟大胜利|自动化学院师生集中收看九三阅兵,反响热烈!

2025年09月04日 09:57  点击: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自动化学院设置多个会场,集中组织师生收看大会直播。

在党旗、国旗、军旗引领下,受阅方阵踏着铿锵步伐经过天安门,45个方(梯)队依次亮相,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彰显着现代化军队的威武气势。收看现场师生精神振奋、热情高涨,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各分会场、在教室、在实验室、在会议室等地,师生们认真观看大会实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阅兵现场盛况引起师生热烈反响。

党委委员、导航制导与控制系 王长青教授:

今天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我心情无比激动,深受震撼,感慨万千。盛大阅兵展示了强大军力,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昌盛。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彰显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极大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极大提升。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育科研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气科学与工程系  刘景林教授:

九三阅兵观礼,心潮澎湃。受阅将士步伐铿锵,先进装备依次亮相,尽显祖国国防实力的飞跃;战旗猎猎,战机呼啸,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守护和平、捍卫正义的坚定力量。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赵永强教授:

此次阅兵是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仪式中注重把194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14年抗战历程等与抗战胜利紧密相关的年代符号融入阅兵规模、装备数量、队形编排等设计中,丰富阅兵的内涵意蕴,凸显抗战纪念属性。无论是徒步方阵、装备方阵,还是战旗方队、空中梯队,都给人以极其强烈的震撼和由衷的热血激荡。通过观看此次阅兵,让我们回望历史回望、缅怀先烈,更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我们要坚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奋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电气科学与工程系  葛乐飞副教授:

今日全程收看了庄严的纪念大会,心潮澎湃,深受触动。当三军仪仗队步伐铿锵地护卫着国旗行进,当庄严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回响,那一刻,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荣光交织,让我深切体会到从沉沦到奋起的民族伟力。

这场胜利不仅是历史的转折,更是一种精神的铸就。它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信念与团结都是最强大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这段历史于我而言,是一部鲜活深刻的“大思政课”教材。我将努力把观看受到的震撼转化为课堂上的感染力,不仅传授知识,更要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引导他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成长为有骨气、有底气、有志气的时代新人。缅怀,是最好的纪念;传承,是最有力的前行。

电气科学与工程系  齐扬副教授:

当整齐划一的方阵踏过长安街,当新型武器装备在阳光下闪耀冷峻光芒,这场阅兵展现的不仅是国防力量的现代化成就,更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步伐。每一个脚尖砸向地面的声音,都是国家意志的凝聚;每一辆战车履带碾过的痕迹,都是保卫和平的誓言。阅兵场上的硝烟味散去后,留给我们的是沉甸甸的思考: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撑,更是一个民族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集体意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武器装备,更是一个国家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决心。最坚固的国防不在武器,而在人心;最强大的力量不在展示,而在每一天为强国梦想的踏实奋斗。

电气科学与工程系  刘文杰副教授: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心潮澎湃。庄严的仪式、铿锵的誓言,将我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先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救亡的长城,用生命诠释了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尊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0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先烈,更要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大会传递的不仅是纪念,更是对和平的坚守、对未来的担当。我们要以史为鉴,弘扬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团结奋进,共创民族复兴的伟业。和平来之不易,我辈当倍加珍惜,奋力前行。

电气科学与工程系  毛帅副教授:

观看九三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无比自豪。此次阅兵不仅展现了国威军威,更彰显了我国科技强军的雄厚实力。尤为令我振奋的是,阅兵中亮相的众多先进装备,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其中也有我们西北工业大学的贡献。西工大自主研制的无人机曾多次在阅兵中庄严亮相,从“信鸽”仿生扑翼无人机到系列民用及军用无人机,都体现了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我校师生始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在国之重器的研制中攻坚克难,这种精神与我所在的电气工程领域追求精密控制、智能驱动的目标高度契合。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深耕专业领域,致力于高效电能转换、无人机高精度驱动与控制等研究,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和航空航天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更多“西工大力量”,助力祖国在新质战斗力提升和科技强国道路上稳步前行。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系统系  高兵兵副教授: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怀着崇敬与思考观看了九三阅兵。东风浩荡,铁流滚滚,展示的是国家力量,更是科技力量。导弹方阵背后,是材料、信息、控制、制造等学科的协同突破。军靴踏出的每一次节奏,都让我想到实验室里夜以继日的数据、公式与图纸。和平需要盾牌,而盾牌的核心是创新与人才。阅兵式上最打动我的,不是装备的锋芒,而是年轻官兵眼里的光。那种光,正是我们每天在实验室想点燃的——对国家的忠诚、对真理的敬畏、对未知的渴望。科研报国从来不是口号,它体现在每一次算法的优化、每一组实验的重复、每一篇论文的严谨。作为教师,我将把阅兵带来的感动化为育人的动力,培养更多心怀家国、敢于创新的青年,让未来的方阵里,不仅有钢铁的利剑,更有思想的锋芒。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系统系 董瀚林副教授: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我内心充满了自豪与震撼。受阅部队整齐的队列、严整的军容、先进的装备,展现了国家国防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强大的国防实力,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份民族自豪感让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将自觉把阅兵所展现的纪律、协作和拼搏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立志报国,力争将他们培养成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总师型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者的力量。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 梁小辉副教授:

阅兵式上,当看到东风导弹列阵如林、无人作战系统展现科技锋芒时,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大国重器”的磅礴力量。这不仅是对先辈“以血肉筑长城”的告慰,更是对和平使命的坚定宣誓。

80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今天,我们传承的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基因。作为高校教师,我深知肩上责任:既要引导学生读懂抗战精神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也要激励他们在实验室、课堂上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未来,我将结合专业教学,组织学生研讨国防科技前沿,在创新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和平来之不易,守护和平需要智慧与力量。愿青年学子以知识为剑、以理想为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2024级硕士生 张积烨:

今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观看了九三盛大阅兵,我心潮澎湃。回顾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更加体会到了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我们肩负着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强国伟业的使命。学校“三航”特色赋予我们以科技报国、空天报国的责任,我们要以严谨的学风和坚定的信念,磨砺本领、勇担重任,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的光辉篇章。

2024级硕士生 王文卿:

今天在线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内心深受震撼与鼓舞。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示,彰显了我国捍卫和平正义、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决心。通过此次观看,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伟大抗战精神是新时代团结奋斗的力量源泉,多国人士对中国贡献与和平担当的肯定,也让我看到团结与合作是战胜挑战的根本。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坚持正确历史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服务国家战略,用实际行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奔向未来,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自动化学院

审核:孙华强

上一条:自动化学院传达学习学校暑期务虚会、新学期中层干部会会议精神 下一条:“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第四届“空天电驱”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0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