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9院好老师|张晓斌:守初心,做好平凡教书人

2025年09月12日 09:39  点击:

编者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第41个教师节之际,学院推出优秀教师专访,展示卓越风采,感悟榜样力量。本期为学校2025“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张晓斌教授。

“躬耕教坛四十载,赓续奋斗建新功”。近40载春秋,张晓斌老师恪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铮铮誓言,以“抱朴守初、勤心耕耘”的态度,始终用培根铸魂的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努力将赓续“哈军工”红色血脉贯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全过程。

以初心筑师魂,匠心深耕育英才

三尺讲台守初心,哺育桃李育英才。自1986年留校从事教师工作以来,张晓斌老师始终将讲台作为坚守初心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他先后主讲《电力系统》等本科生课程五门,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并主编本科生教材两部(《电气测试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飞机电力系统》,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年),参编一部。

张晓斌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攻关(2008.5)

“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绽放光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大家能养成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并引导他们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勇于担当,以及树立严谨细致、勤奋敬业的科研作风和爱国情怀。引领学生参与重点工程研制项目,积累科研知识和工程锻炼,也是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许多参研的学生表示:“能在学习阶段参加国家重点型号的研究工作感到非常幸运,充满自豪感。”

作为“博导界跳得最高的人”,张晓斌老师可绝对是当之无愧。1986年,西工大男子撑竿跳高3.90米的纪录,就是他创造的,近40年都无人打破。身怀绝技的他,曾代表西工大前后5次打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跳高和十项全能项目纪录,在跳高、跳远、三级跳、撑杆跳和十项全能项目上20多次打破陕西省高校纪录。因此在课余时间,张老师也常会指导学生练习铅球、跳高、跨栏等田径项目和各种球类项目。


1983年在学校田径场上跳高的张晓斌(郭友军摄)

迄今为止,张晓斌老师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超百名。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有的在大型重点国有企业科研一线,成为研发“国之重器”的技术核心;有的在国内知名高校任教,成长为国家级人才、颇具影响力的青年专家;有的在军工研究院所任职,成为重点型号主任设计师和管理骨干……学生们持续传承着西工大校风校训、秉持着团队优良传统及核心价值观,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大我之道,践科研之行

矢志创新、为国铸剑,是一代代西工大人以赤子之心报国的精神底色。对于张晓斌老师而言,更是如此。他秉持着“自主创新、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带领团队三十余载如一日地求真务实,在先进飞机供电系统领域引领技术发展,科研成果服务于多个飞机重大专项和重点型号工程。

强化技术攻关,破解行业难题。张晓斌老师聚焦航空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发展,积极布局开展先进飞机供电系统预先研究,从“九五”开始积极争取重点装备预研课题。在2007年突破了飞机电气负载自动管理和固态配电关键技术,并指导相关企业完成工程化。2008年,固态配电技术首先投入我国航空领域大型运输机应用,随后陆续推广应用到其他,实现了飞机供电系统技术跨越。

 张晓斌老师带领团队在C919研制中实力担当,贡献了来自西工大人的智慧与力量。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团队全体教师参研,投入研究生40余人,历时10余年,日夜奋战、潜心深耕,圆满完成了C919项目的研制任务。团队重点参加了C919供电体制论证工作、配电系统论证工作,承担了供电系统地面模型(铜鸟台)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研制及地面模型试验等5个项目。在C919大型客机电源系统试验启动会时,团队师生有幸受邀见证了这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刻。他们用集体的付出成功保障了C919项目研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成功助力了国产大飞机C919“破茧成蝶”。因贡献突出,张晓斌老师还收到了中国商飞总部发来的感谢信。

张晓斌教授团队师生参研合照

中国商飞总部感谢信

以专业积淀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是张晓斌老师一直在坚持的事。他积极推进科研先进技术成果固化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主持和组织起草、编制航空航天领域国际标准3项,其中ISO12384标准是航空航天领域由我国主导编制的第一项国际标准。此外,他还主持编制、参编国家和国家军用标准多项,连续三届任国家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赓续红色基因,担哈军工“后继者”使命

对于张晓斌老师而言,他既是“土生土长”的西工大人,也是名副其实地“哈军工”再传弟子。这就要追溯到自动化学院“脉源两支”的深厚院史了。

20世纪50年代中期,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大部队西迁并入西工大,其飞机自动驾驶仪、飞机电器设备专业等迁并自动控制系(九系),为自动化学院今天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动控制系成立之初,设有四个专业:96自动化专业、97电气工程专业(从哈军工整建制迁入西工大,原空军工程系106、107教研室)、95仪器仪表专业、98流体控制专业。上述专业的教师超过一半来自哈军工,其中有近80%的教师都来自哈军工空军工程系。

正因承载着“哈军工”精神的深厚底蕴,学院一届届毕业生都深受哈军工优良作风的影响,他们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深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在一批批大国重器上镌刻了哈军工印记。张晓斌老师便是这些毕业生中的一员。

特别是在航空电气工程教育开创人、哈军工教员、9系907教研室主任蒋志扬教授等一众哈军工教师们的影响下,张晓斌老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自觉将传承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教育激励青年学生传承绝对忠诚的红色血脉、坚守为军向战的价值追求、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特质、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保持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在科技报国的征途上激扬青春、建功立业。

庆蒋志扬教授90寿宴(右一为张晓斌老师)

在留校以后,张晓斌老师立足校史、院史深厚底蕴,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围绕“哈军工”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为学院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学院成立哈军工文化建设工作专班,顺利落成“哈军工”历史文化长廊,并联络院友所在实验室促成了哈军工屋脊吻兽“啸天虎”铜像的捐赠,成功举办哈军工文化历史长廊启动仪式暨“啸天虎”铜像捐赠揭幕仪式,还邀请了校领导以及哈军工老学员宛良信、何长安等学院老一辈教师参与仪式。当前,“啸天虎”已成为学院标志性文化品牌,涵育着师生形成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的精神自觉。

为人师,看遍四季晴雨,滋润芬芳桃李;为人师,坚守教育初心,筑梦诗和远方。张晓斌老师赓续育人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以担当之姿筑就立德树人之路,是为榜样也。

(撰稿:杜彤彤;审核:孙华强)

下一条:航天九院研发中心调研自动化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0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