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三航文化,传播航天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自动化学院持续开展“三航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一系列趣味课堂与动手实践,将航天科普送进社区,让更多孩子在科学体验中感受三航的魅力。
2025年11月初,自动化学院志愿者申昊哲、李宇凡、龙雨涵、陈秉昊走进社区,带来一场围绕水火箭展开的三航趣味科普课。课程打破传统知识讲解模式,将航天原理与实物展示结合,让小朋友们在欢乐中解锁水火箭的科学奥秘,点燃对三航领域的探索热情。

志愿者以“大家印象中的火箭是什么样的”的互动提问开篇,引发小朋友们好奇与思考。结合航天图片,他们讲解了火箭“流线型头部、细长身体、喷火焰尾部”的外形特点及“自身带有燃料和助燃剂”的定义;随后从普通火箭的喷气动力原理,过渡到水火箭“靠压缩气体喷水产生推力”的独特机制。当讲到“水火箭和可乐摇晃后喷气的原理相似”时,小朋友们眼中满是新奇与惊喜。

讲解结束后,志愿者带领小朋友前往社区外的空地,手持提前制作好的水火箭进行发射展示。随着压缩气体推动水流喷出,水火箭瞬间腾空而起,小朋友们纷纷欢呼鼓掌,在直观震撼的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将航天梦想与童真好奇紧密相连。

延续航天科普热情,赓续爱国主义教育情怀,自动化学院志愿者龙睿骞、罗啸天、王佳杰、牛超文于近期再次走进社区,带来了以“三航科普课——我的第一枚太空火箭”为主题的又一堂科普课。本次课程以“科普讲解+趣味手工”为主要形式,通过生动的课堂讲授与互动体验,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航天知识。

活动伊始,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小朋友们认识火箭的结构与作用,了解反作用力原理以及火箭“能量饮料”的秘密,并介绍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辉煌成就。从“长征”系列火箭到“神舟”“嫦娥”“祝融号”等标志性工程,小朋友们在故事中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奋进历程。

在随后的手工环节中,小朋友们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火箭。彩色的纸张、创意的设计与欢快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一枚枚小火箭在童真的指尖启航,也承载着他们对星辰大海的无限向往。

两次活动相互呼应,从看得见的水火箭到做得出的太空火箭,自动化学院以连贯的科普实践让小朋友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航天科技的原理,在探索中感受三航文化的力量。后续,自动化学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让更多小小航天梦在社区中闪光、在心中起航。

撰稿:罗郁桐、白皓瑞
摄影:自动化学院志愿者
审核:易正阳